2006-09-12

我家的吉拉索蘆薈(AloeVera)生寶寶囉~~


神奇的蘆薈

蘆薈中主要的成分是水,約占 95.5%,其餘的 0.5% 主要與蘆薈的神秘功能有關。蘆薈含天然膠性物質,保水力特高,對人體皮膚可保持潤滑光澤。
此外,蘆薈液自然酸度為 4~5,與皮膚相同,又含多種可溶性氨基酸,養分很自然吸收滲透。市面上用於保養皮膚的化妝產品,有高濕度蘆薈露、原生質健康液、及防晒油等。
蘆薈在治療非出血性燒傷、刀傷、輻射傷的效果,有最神奇的功效,據科學証實,蘆薈酵素可清除膿胞,並保持傷口清潔,單寧酸可凝聚肌肉組織,有消炎作用,並降低感染。此外,蘆薈含有酪氨酸酵素,可以抑制褐色素肝斑之合成。
有一項實驗顯示,蘆薈在腸胃道有靜菌作用,並降低細菌轉化色氨酸的能力,改善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,促進腸胃健康。
蘆薈的採用部位,主要是成熟的肥厚葉片,葉片表皮綠色組織,分泌蘆薈素及其抗氧化體阿洛易摩琴,為黃色汁具有苦味,常用於健胃及輕瀉劑;中央的葉肉組織,透明的膠狀物質,含豐富營養物質,多種礦物質、氨基酸、及維他命 A,B2,C 等,不失為營養食品,此外,還含有阿洛米鎮、阿洛易易魯辛等成分,可中和細菌產生的毒素,增強宿主免疫機能,據文獻記載,可內服兼外用,治療失眠、胃腸炎、肝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神經痛、氣喘、燒傷及潰瘍等。

蘆薈的品種

蘆薈是多年生的長綠植物,百合科蘆薈屬,品種全球約有4000種分佈於非洲大陸(250種 )、馬拉加西(40種)、卡納利亞群島、及西印度群島等。有的品種高達 20 公尺,有的卻矮小如拳頭,形態上可謂千變萬化,不一而足。
植株成熟時,從中央葉腋間抽出花穗,花序呈圓錐狀排列,花朵黃色或橙紅色,皆呈長管狀,顏色鮮明,花期可長達 1 個月以上,因此,有觀賞上的價值。
本省現有品種約 20 種,半數以上以觀賞為主,不具食用價值。僅少數品種才有藥用與食用功效,其中以 Aloe barbadensis,Aloe chinensis,Aloe arborescenes 等三種最為普遍,在澎湖及台灣山區或沿岸常見食用的野生蘆薈。繁殖法一般以分株法最快,幼株有白色斑點,不可食用,長至成株白斑消失方可食用,約需 1~2 年。


栽培與管理要點

由於葉片含水量高達 99.5%,因此,對低溫非常敏感,攝氏 0 ℃以下,植株將受凍死亡,其餘 0.5% 的固形物,受其他栽培管理、季節氣候變化,有顯著的影響。
蘆薈生長的季節在春 ~ 秋季,冬季開花呈半休眠狀態。生育期間甚為耐旱,不需經常灌水,且應力求排水性良好,以沙質土或壤質沙土為最適宜。蘆薈對肥料需要不大,在移植時施用適量有機質肥料及少量台肥一號複合肥料,可以加速成活,並使根群發達,生長期中只要補充少許氮肥或台肥一號複合肥料即可,施肥方法,應避免肥料顆粒停留在葉腋間,以免葉片燒傷。
蘆薈性喜溫暖陽光充足且乾燥的地方,因此,人工栽培時以向陽或日照充足的地方,才能生長良好,但日照太強亦很敏感,容易發生葉尖日燒症,故也適合種植於有日照的樹蔭旁。生長適溫在 15~30 ℃,夜溫低於 10 ℃以下,生育受阻。
病害方面,需防治黑斑病,可用大生粉防治。另外,蟲害方面需防介殼蟲,可用達馬松、夏油混合使用。


圖片中的品種是---吉拉索蘆薈(AloeVera)

家中種植的蘆薈大概約1年多吧,第一次看到蘆薈開花。很驚奇,印象中沒看過這種可實用的蘆薈開花。開完花沒多久就生出小蘆薈了。蘆薈小時侯身上有斑點,成熟後就沒有斑點了;可看母株。

這棵蘆薈是我買蘭花地方老闆給我的。當初好小一棵,看到他長大就換盆,很努力的換盆,就長的好大了。樓下的鄰居都拿它的葉片來擦拭頭髮,他說頭髮有變黑、變亮。這我是沒興趣啦.....我只拿它的肉來燉排骨湯吃,吃起來的口感像是燉爛的冬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